用户登录
2016年是中国土司研究论著成果较为丰硕的一年,共有李良品教授等《》等?部专题著述,显示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研究的系统化更趋深入,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研究方法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李良品等《土司研究报告》
长江师范学院李良品等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编委会”在2016年推出了《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发展报告(1908—2012)》《中国土司文化制度与文化研究年度发展报告(2014年)》《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发展报告(2015)》由群言出版社和九州出版社出版,分别机71余万字、43万余字和40余万字,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百年研究得到总结和回顾,展示了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的年度特征、学术进展和理论成就,是长江师范学院推动中国“土司学”的学术探索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成果,也有助于中国丰厚的土司文化遗产走进公众和走向世界,凸显该校在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方面的热情、特色,彰显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是扩大学校区域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的有力方式。
(二)黄家信《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司信仰与土兵》
黄家信在2016年推出编著《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司信仰与土兵》,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计30万字,主要是其所在学校硕士点优秀毕业论文,选题涉及领域较广而内容丰富,但始终以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广西世居民族研究、华人华侨研究等为总体方向,体现了该校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除目录和后记外,主要包括《壮族鸡卜的历史记忆与当代传承》《游走人鬼神的边缘:广西凌云袍亭壮族女巫研究》《木柄瑶岑大将军信仰变迁研究》《明代田州土兵研究》等学术成果,显示了青年学者的努力探索和学术功力。
(三)谢大研等《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论集》
马大正、李朝晖和李世愉等在2016年将2014年“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交流论文结集出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共59万余字。编者明确指出该著为“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认为。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其在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具体表现在区域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文化包容和管控的新实践、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土司治理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四)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
何威在2016年推出《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以河湟地区著名土司何锁南家族为对象,运用史料整理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将历史考证与人类学理论相结合,系统展现一个少数民族家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河州地区概况、何锁南及其家族的世系、文化变迁、宗法统治、多元一体的宗教信仰等,探究土司制度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少数民族家族与中央王朝的历史互动,对推进土司制度研究和少数民族家族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五)郑少雄《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郑少雄在2016年推出《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计22万余字。该著以康定明正土司作为研究对象,以末代明正土司的人生史揭示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和谐共生的内在机制,发现康区包括土司、喇嘛在内政治人物的权力都源于外部世界的赋予,在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历程和中国土司研究的方法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六)魏长青《甘肃卓尼土司制度研究》
魏长青在2016年推出《甘肃卓尼土司制度研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计24万字。该著眼于甘肃卓尼的土司制度,试图将学界深入广泛的土司制度研究重心从西南地区引向西北地区,旨在推进卓尼土司的研究,本着从历史学、民族学的视角,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结合其兴亡历史剖析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文化制度等,讨卓尼土司制度的特点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七)成臻铭《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成臻铭在2016年推出《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计66万余字。该著在区域总体史视野下考察西南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成因,既探讨土司制度推行前中央政府治理西南边疆,也重点研究司制度推行后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总结土司制度引发的与中南半岛三国的关系、边疆跨国民族关系、边疆民族社会发展、我国西南疆域的变动、边疆政治安全与稳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指出土司制度在西南边疆安全稳定方面暴露的政治文化问题。
(八)宋浒《黔疆土司演义:唐至明八百年贵州史》等土司历史文化题材的文学创作
宋浒、贝锦三夫等当代作家在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与西南等地土司政治研究热潮的影响,将西南等地的土司历史文化作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于2016年产出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小说,主要有宋浒《黔疆土司演义:唐至明八百年贵州史》(贵州人民出版社,47万字)以宋代播州土司的崛起为线索,通过小说形式讲述贵州历代土司的兴衰成败,对认识和了解贵州的土司历史和土司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贝锦三夫《秦良玉》(重庆出版社,65万字)采用章回体叙述方式,“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创作原则,描述川东石砫女土司秦良玉维护国家一统、护国安民而屡建战功并封侯拜将的故事,总体做到文学性和传奇性相结合,展现了秦良玉一生的丰功伟绩和忠义情怀,具有较强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化价值。
(九)蓝武、蒋盛楠《<白山司志>点校与研究》
蓝武和蒋盛楠在2016年推出《<白山司志>点校与研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近28万字。该著认为:《白山司志》是广西乃至我国内容完整的一部土司专志,是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的重要史籍之一。从文献编纂学的角度,精点细校《白山司志》,其修纂者、主要内容、版本源流、编修背景、文献构成、资料来源、取材原则、编纂原则、史料价值、史学功能、编修缺失等诸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内容涉及白山土巡检司的建置沿革、土司世系、政治地理、经济生活、军事活动、文化风俗、朝廷诏令、地方文告等方面,鲜活呈现一幅土司政治的完整图式,为从事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有助于读者和研究者深入认识土司文化,为后学古籍整理与学术研究指示章法,价值和意义十分突出。